欢迎你来到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观察 > 正文

金融行业未来发展趋势(金融行业未来发展趋势认识)

2024-06-20 15665 0 评论 行业观察


  

本文目录

  

  1. 中国金融业未来发展趋势
  2. 金融市场未来发展趋势
  3. 如何看待金融行业的前景与未来
  4. 金融行业的前景怎么样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怎样的
  5. 中国金融行业未来的市场前景和趋势

1、疫情对消费金融公司的冲击直接体现在规模、风险、利润三个方面。一是因客群消费意愿、消费能力遭受重创,客户短期消费需求下降,信贷规模必然受到影响。

  

2、二是客户收入来源下降,主动还款能力下降,将导致金融机构风险暴露增加,资产管控难度加大,资产质量进一步承压。三是金融机构为抵御坏账风险,主动增加拨备计提,则会影响利润增收。

  

3、从代表性消费金融企业2020年上半年的经营情况看,大多数企业受疫情的冲击较为严重,其中湖北、海、招联、北银、尚诚、锦程等消费金融企业上半年净利润均较2019年同期有明显下降,疫情下不良资产风险上升,导致企业净利润下滑。

  

4、为应对疫情对消费金融行业的影响,以中原消费公司为代表的企业切换至基于TCE平台打造的新核心系统,增加公司消费金融业务的风险把控能力,2020年下半年随着疫情的缓解、经济的恢复以及行业的转型,下半年消费金融公司的盈利水平有望回暖。

  

5、——更多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1、在我国经济从早期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问题,为了避免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2015年,我国推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动三去一降一补,加入逆周期调节因子,避免可能出现的灰犀牛事件。防止由区域性,结构性风险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风险。这集中体现在影子银行,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泡沫等几个方面:

  

2、在影子银行领域:银行理财产品,非银行性金融机构放贷及民间贷款,P2P,小额贷款等逃避监管现象。给我国金融系统的安全稳定造成极大的隐患。对此,银监会采取积极措施,防范银行体系外风险和向体系风传导。2008年美国次货危机就是因为影子银行尤其是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结果,这种融资来源不仅降低了住房按揭者的融资成本,也让这种信用扩张通过衍生工具全球化和平民化。构成了系统性风险的新来源。在我国,只要涉及借贷关系和银行表外业务都属于影子银行。按此定义:国内此种规模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40%。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资源来源受市场流动性的影响较大;二是由于负债不是存款,不受存款机构的严格监管;第三:由于受到的监管少,杠杆率较高,说白了,它具有和商业银行类似的功能,却游离于传统货币当局的监管之外。在我国集中处置不流资产,去杠杆的过程中,影子银行正持续萎缩,然而做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一环,影子银行系统前不会就此消亡,而上逐渐走出监管真空地带,在新的,更加严格的监管环境下发展,未来,影子银行系统的信息披露和适度的资本监管将是金融监管改进的

  

1、若您指的是金融学专业,从整体上看,金融学专业这几年在报考方面比较热门,其职业前景普遍看好,但根据实际就业情况看,两极分化比较严重,据文都教育经济学考试中心的观察统计发现,知名院校的金融学硕士,如果导师影响力较大,在校期间注重实践,同时研究功底比较深厚,刚出校门拿到10万以上年薪者,不在少数。

  

2、近几年来,中国金融市场正在走向国际化,对专业性很强的人才需求迫切。金融学硕士就业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高端市场,例如高校教师和大公司市场研究分析、基金经理、投资经理、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

  

3、无论是本科毕业,还是硕士毕业,金融学专业毕业生总体上的就业方向有经济分析预测、对外贸易、市场营销、管理等,如果能获得一些资格认证,就业面会更广,就业层次也更高端,待遇也更好,比如特许金融分析师(CFA)、特许财富管理师(CWM)、基金经理、精算师、证券经纪人、股票分析师等。

  

4、目前我国金融人才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下面几类人士还是比较缺乏的:一是能够充当领军人物的高级管理人才;二是精通外语、法律及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三是法律、咨询、中介和会计等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有国际金融经营理念和从业经验的金融人才和金融服务人才匮乏。另外,金融行业内部诸多中间业务的开展,也需要高级专业人才进入,比如个性化金融产品设计、对客户资金进行投资收益等。

  

5、应答时间:2021-11-26,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1、金融专业,确实是当今的热门专业,高考生报考金融的很多,以至于很多学校的金融专业的高考录取线大大高于其他专业;考研金融也很热,跨考金融专业研究生的很多,各种本科专业背景的人都有,特别是工科的人很多。

  

2、金融专业通常就业于金融行业,主要包括银行、券商、基金、保险、信托、资产管理、金融租赁等分支行业。由于金融业属于服务业,轻资产行业,而服务业是后工业时代经济的主体和重心,因此,金融业也会大有发展。

  

3、目前,我国还在工业时代的中后期,服务业的发展还有很大空间。总体而言,我国的金融行业目前仅仅处于初级阶段,虽然近年来发展较快,国家也进行了一系列的金融改革,但目前仍然处在初级阶段,未来,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因此,金融专业的前景是广阔的,在未来金融行业的大发展中大有用武之地,而金融行业也将在以后的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处于关键性的位置。

  

4、金融专业学习、研究的方向是很宽泛的。个人认为不要把金融专业的就业、发展只绝限于银行系统。因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金融已溶入了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像政府经济决策部门、战略营销咨询、信托投资、保险、财政、审计以及基金管理、证券经纪、股票分析等等行业都离不开金融专业人才。

  

5、金融学专业的毕业生主要是银行与资产管理公司,各大银行每年都会提供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咨询行业主要是管理咨询、营销咨询、IT咨询等咨询机构及投资银行等,包括跨国大型咨询公司。一些财经媒体也是不错的选择。此外,一些研究所、政府部门也需要金融财政方面的研究员。

  

6、可就业产业:投资银行、咨询、消费产品、金融服务、资产管理、商业银行、娱乐传媒、房地产和技术产业

  

7、适合金融学专业毕业生的公司:例如著名国际投行 Goldman Sachs、Citi、Morgan Stanley、JP Morgan等、国内投行中金、兴业证券、国泰君安、中信证券等;四大会计事务所 PwC、Deloitte、KPMG、EY和战略咨询公司 McKinsey、BCG、Bain、罗兰贝格等主要从事公司发展战略顾问;500强大型集团公司,主要负责集团企业财务部分的会计核算、资本管理、成本控制、内部控制等工作。

  

近年来,随着金融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金融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特别是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各级政府都把金融安全和稳健发展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采取多项管理措施,加强自身建设,防范金融风险,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加入WTO后,外国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我国金融业各部门的压力仍将非常大,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下面我们将分别谈谈我国银行业(主要是商业银行)、保险业和证券业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基本上是由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所瓜分,行业垄断程度相当高,其业务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存、贷、汇银行业务和外汇业务等,很少经营或不经营全部的投资银行业务,如金融租赁业务、保险业务、信托业务、财产顾问和咨询业务和旅游广告业务等。这些业务范围的限制,影响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金融工具创新能力,资本金严重不足,贷款能力出现内生性约束。由于国有银行效益不佳,消化自身不良资产的压力很大,也无力用经营利润补充基金。因此,不良资产日益积累,致使部分国有银行资产充足率根本达不到巴塞尔协议规定的8%的要求。由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不强,资产运用效率不高,存在大量的坏帐和呆帐。这些都将使国有商业银行在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二十年多来,中国保险业以年均39.6%的增长速度迅猛发展,实现第一个保费收入达500亿元用了15年的时间,而实现第二个500亿元仅用了3年时间(见图1-1、图1-2)。到2000年底,保费收入达1595.9亿元。同时保险市场主体日趋多元化,目前,全国共有保险公司40家,一个以国有保险公司和股份制保险公司为主、中外保险公司并存、多家保险公司竞争的保险市场格局已初步形成。但中国保险业目前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如保险公司实力

  

差,资金运用渠道少(保险业收入仍以保费盈余为主),效率和经营技术不高,服务水平不能适应竞争等。因此,一旦当我国保险公司与外国保险机构真正展开竞争,保险业将面临很大冲击。

  

图1 1989—2000年我国保费收入趋势图

  

图2 1989—2000年我国保费收入增幅趋势图

  

我国证券业起步于八十年代,在1990、1991年沪深证券交易所成立后,经过曲折的历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首先是融资能力的增强,我国证券市场融资额从1994年的99.78亿元,增长到2001年的1192.22亿元,占间接融资(银行贷款)的11.45%;其次,随着证券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股票交易额也持续增长,1993年的股票交易额为3627.2亿元,2000年股票交易额达到高峰,为60826.6亿元,增长了16.7倍。2001年我国上市公司数量已经达到了1154家,投资者帐户为6639.68万户。上述数据表明,我国证券市场经过10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但由于我国证券业是在一定的保护下发展起来的,并没有与国际市场完全接轨,因此其要进一步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国内证券机构业务范围狭窄,品种单一,结构趋同。业务范围仅限于国内的承销、经纪和自营三大传统业务,企业财务顾问业务等虽然也有,但是大多是争取承销项目的辅助手段,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具有很大的雷同,对金融创新的重要性仍然没有充分的认识。

  

其次,融资渠道不畅,上市证券公司不多。渠道有三个方面:同业拆借、国债回购和增资扩股,且融资偏重短期资金融通,缺乏券商发展急需的长期资金融资渠道。

  

第四,券商的资产管理业务混乱。

  

这些都表明,只有二十余年成长历史的新中国证券业同经历过百余年资本市场锤炼并且实力雄厚的国外证券公司同场竞技,将面临巨大的现实压力。

  

2001年11月,中国终于迈进了WTO的大门,中外金融机构同台竞技将成为必然趋势,我国金融业要在这一场新的角逐中占有一席之位,必须通过比较分析彼此的优势和劣势,判断自身所处的生存环境,最终提出自己的战略方案。

  

衡量一家综合性商业银行的经营规模,主要有总资产、一级资本、分支机构数量、跨国经营情况等子指标。

  

表1中外商业银行经营规模比较(1999年度)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张仿龙、阮班鹰:《中外商业银行盈利比较及入世对策》,《现代商业银行导刊》2001年第一期;孔永、马耕之《世界30家银行资产负债及财务状况概览》,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

  

从表1可以看出,就总资产和一级资本来源来说,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与国际跨国商业银行相比并不逊色,已经进入世界大银行行列。但从分支机构数量及跨国经营情况看,除中国银行具有众多海内外分支机构并已初具全球性银行的某些特征之外,其余三家国有商业银行尽管分支机构总量很多,但跨国经营都还刚刚开始。因此,从经营规模指标分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与外国综合性大银行的最大差距表现在全球性分支机构布局缺陷和跨国经营滞后等方面。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在业务功能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管理当局对混业经营和分业经营的限制(见表2)。英国、日本和美国已分别于1986年、1992年和1999年修改了相关法律,最后从法律上废除了混业经营的障碍。而我国《商业银行法》严格禁止商业银行从事证券投资等非银行业务。

  

近年来,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已经开始绕过法律限制,通过到境内外收购、合资设立投资银行机构,开展了投资银行业务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国内分支机构尚不能从事证券一、二级市场业务。因此,业务功能综合化、全能化是形成外资商业银行强大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金融创新包括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业务创新三大方面。由于外资大银行身处市场经济国家,不存在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的问题,因此,金融创新的比较仅限于业务创新。

  

从表3可以看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业务创新仅限于传统的存贷汇业务,大部分业务创新还是借鉴国外商业银行60—80年代的产品,而市场化程度高、科技含量高的品种,如期货、期权、利率调换、消费贷款证券化、衍生金融产品交易等在我国都还未开办。由此可见,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新产品领域及跨国经营方面的竞争力非常弱。

金融行业未来发展趋势(金融行业未来发展趋势认识)


复制成功